经典案例
电子证据可信度存疑,会计遭辞退反获超十万赔偿!于静文律师代理劳动争议案,裁决支持我方请求

01  案件概述

程某锴于 2021 年 3 月 24 日入职LC公司,担任会计岗位,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直至 2024 年 10 月 24 日,双方解除劳动关系。离职前,程某锴十二个月月平均工资为 11516.27 元。LC公司以程某锴违反公司制度为由将其辞退,便委托瀛台律所于静文律师维权。

近日,仲裁委员会裁决: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裁决LC公司支付程某锴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 92130.16 元。关于未休年休假工资,因双方认可 2024 年 10 月 24 日解除劳动关系。裁决LC公司支付程某锴 2022 年 1 月 1 日至 2024 年 10 月 24 日未休年休假工资 14825.54 元。


02  本案依据的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四、《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十条:用人单位经职工同意不安排年休假或者安排职工休假天数少于应休年休假天数的,应当在本年度内对职工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按照其日工资收入的 300% 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其中包含用人单位支付职工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用人单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但是职工因本人原因且书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用人单位可以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五、《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十二条:用人单位与职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当年度未安排职工休满应休年休假的,应当按照职工当年已工作时间折算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并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但折算后不足 1 整天的部分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前款规定的折算方法为:(当年度在本单位已过日历天数 ÷365 天)× 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 - 当年度已安排年休假天数。用人单位当年已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多于折算应休年休假的天数不再扣回。


03  法院判决

于静文提出,程某锴并未违反公司制度,LC公司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程某锴为此出具了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与LC公司工作人员关于解除劳动关系的谈话录音光盘及录音文字版作为证据。LC公司则主张程某锴存在工作失职、虚假考勤、不服从工作安排等严重违反公司制度的行为,为此出具了离岗照片、笨鸟邦工作平台、清税证明及销售订单、考勤打卡截图、钉钉及微信截图、工作手机聊天记录截图、钉钉客诉截图、劳动合同及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等证据。但程某锴对LC公司提供的离岗照片等电子证据真实性及证明目的均不认可。

     另外,程某锴主张自己已累计工作 6 年 10 个月,每年应享受 5 天年休假,在职期间却从未休过年休假,LC公司也未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为此提供了与LC公司工作人员关于解除劳动关系的谈话录音光盘及录音文字版、社保登记信息作为证据。LC公司认可程某锴在 2021 年 3 月 24 日至 2024 年 10 月 24 日期间未休过年休假,但以公司不存在年休假制度为由,不同意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

     仲裁委经审理认为,LC公司提供的离岗照片等电子证据具有不稳定性,难以核实,且LC公司未能出具充足有效证据证实程某锴存在严重违反公司制度的行为,所以认定LC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不妥。裁决LC公司支付程某锴 2022 年 1 月 1 日至 2024 年 10 月 24 日未休年休假工资 14825.54 元。并作出如上裁决。


04  本案代理律师建议

本案代理律师于静文提醒大家:从这起案例可以看出,在劳动纠纷中,证据至关重要。用人单位若以劳动者违反公司制度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必须有充分、确凿的证据加以证明,且相关证据应具备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电子证据虽可作为证据使用,但因其易被修改的特性,在单独使用时证明力相对较弱,最好能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

     对于劳动者而言,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日常注意留存与工作相关的各类证据,如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沟通记录、加班申请等。在面对用人单位的不合理要求或可能损害自身权益的行为时,要敢于说 “不”,并及时寻求法律帮助。同时,劳动者也要清楚自身的权利和义务,了解劳动法律法规中关于年休假、加班工资、解除劳动合同等方面的规定,以便在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准确维护自身权益。

     而用人单位在制定公司制度时,应确保制度内容合法合规,且在执行过程中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处理员工问题,避免随意性。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务必遵循法定程序,谨慎行事,否则可能面临支付高额赔偿金等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