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
邻居拆迁震裂我方当事人的房,笪凤瑶律师代理行政赔偿案,法院最终拍板!街道赔偿30万!

01  案件概述

袁某成与陈某是南通市通州区HJD村二组村民,在当地拥有合法房屋,陈某还在此注册个体工商户从事服饰加工。2022 年 9 月,南通市通州区JX街道办事处对 G345 西侧地块实施搬迁,并与袁某成户左右邻居签订房屋搬迁补偿安置协议。10 月,邻居房屋拆除过程中,JX街道办虽用彩钢材料对袁某成户房屋西侧墙壁进行隔挡,但袁某成、陈某发现自家房屋墙面出现破损开裂。

    为此,两人向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通州区政府经审查,鉴于JX街道办未能证明其在拆除邻居房屋时对袁某成户房屋尽到安全保护义务,且鉴定报告表明不排除拆除行为对房屋产生瞬时震动影响,遂确认JX街道办造成袁某成户房屋损害的行为违法,并责令其将房屋恢复原状。然而,JX街道办委托第三方出具维修加固方案及造价报告后,多次与袁某成户协商,袁某成户既不认可该方案,也未提出自己的维修方案。2024 年 5 月,JX街道办作出行政赔偿决定,仅赔偿维修加固费用 251,971.62 元,袁某成、陈某对此不满,委托瀛台律师笪凤瑶诉至法院。

法院经审理认为,JX街道办在袁某成户不配合维修方案的情况下,通过支付赔偿金履行复议决定义务并无明显不当,且程序合法。但原赔偿决定遗漏了房屋维修加固过程中如吊顶损坏、附属设施拆装、外墙面贴砖及过渡费等其他损失。最终判决变更行政赔偿决定书赔偿金额为 301,971.62 元,要求JX街道办事处在判决生效后十五日内支付,同时驳回袁某成、陈某的其他诉讼请求 。


02  本案依据的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二条: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有本法规定的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情形,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二条:国家赔偿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方式。能够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的,予以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七十六条:人民法院判决确认违法或者无效的,可以同时判决责令被告采取补救措施;给原告造成损失的,依法判决被告承担赔偿责任 。


03  法院判决

笪律师提出,被告JX街道办事处在拆除邻居房屋过程中造成其房屋损坏,通州区政府已责令被告将房屋恢复原状,被告却未实际履行恢复原状的义务,仅以一纸赔偿决定应付了事,且赔偿金额不足以弥补房屋修复的实际需求。被告所提供的维修加固方案未经原告认可,也未充分考虑房屋内部装修、附属设施等潜在损失,属于未全面履行行政复议决定,应当撤销该赔偿决定书,并强制被告按要求恢复房屋原状。

     被告JX街道办事处则辩称,其在收到行政复议决定书后,已积极委托第三方出具专业维修加固方案及造价报告,并多次与原告沟通协商,充分保障了原告的知情权与参与权。由于原告始终不配合、不认可方案且拒绝提供合理替代方案,导致恢复原状的工作无法开展。在此情况下,依据第三方造价报告作出赔偿决定,以支付赔偿金方式履行复议决定义务,符合法律规定,不应予以撤销,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本案核心在于判断JX街道办以支付赔偿金替代恢复原状的行为是否合法,以及赔偿金额是否合理。从法律规定看,国家赔偿以恢复原状为优先,无法恢复原状时可采用支付赔偿金方式。通州区政府责令被告恢复原状,但因原告不配合致使该措施难以实施,被告转而支付赔偿金,此行为在法律框架内具有一定合理性,且被告在程序上多次与原告沟通、送达方案,保障了原告的陈述申辩权,程序合法。

    在赔偿金额认定方面,被告依据第三方报告确定的 251,971.62 元维修加固费用虽有依据,但经审查,该金额仅涵盖房屋墙体、墙面及屋面基础修复,未考虑吊顶损坏、附属设施拆装、外墙面贴砖等实际损失,也未计入维修期间原告可能产生的过渡费用。基于公平合理原则,法院认定被告赔偿决定存在疏漏,故在原赔偿金额基础上酌情增加 50,000 元,以全面弥补原告因房屋维修加固产生的各类损失。


04  本案代理律师建议

本案代理律师笪凤瑶提醒大家:本案聚焦于行政赔偿领域,核心争议在于行政机关在被责令恢复原状却因当事人不配合无法实施时,以支付赔偿金方式履行义务是否合理,以及赔偿金额的确定。从法律适用角度,JX街道办依据相关规定,在无法推进恢复原状工作时选择支付赔偿金,有一定法律依据,但在赔偿范围认定上存在疏漏。

    对于行政机关而言,在实施行政行为尤其是涉及群众财产权益时,应做好充分的防护措施,避免损害发生。若已造成损害,在履行赔偿义务过程中,需全面考虑赔偿范围,确保赔偿金额能充分弥补当事人损失,避免因赔偿不充分引发争议。

     对公民来说,在自身权益受损时,要积极行使复议、诉讼等权利维护合法权益。在与行政机关协商过程中,若不认可对方方案,应及时提出合理可行的替代方案,避免因自身不作为导致不利后果。同时,需明确赔偿范围不仅限于直接修复费用,间接损失也应纳入考量,以保障自身得到合理赔偿。